「藝術」是「自我」的,但探索的是全人類的核心,換句話說,藝術和數學一樣是來解決人的問題;道德會吃人,而藝術則會幫助每個人,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權威,都在力圖壓抑每個人,但是藝術能感動欣賞的人,解開每個人心中的枷鎖。電影是近百年來,因為科技推進而出現的新型藝術,和音樂、戲劇、舞蹈等表演藝術的關係密不可分,但是電影既然是藝術的一環,對於美、對於情感,還有對人的關注,和傳統的藝術沒有分別。

電影「魂斷威尼斯」(Morte a Venezia)改編自德國小說家湯瑪斯曼( Thomas Mann)的同名小說「威尼斯之死」( Der Tod in Venedig)。狄鮑嘉(Dirk Bogarde )是個奧地利指揮家,事業成功,婚姻美滿,和太太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不過中年之後,他的音樂事業遇上瓶頸,不僅演出時遭到觀眾噓聲不斷,連好友都對他嚴詞批評。因為過度的壓力,讓他開始感到身體不適,於是聽從醫生建議,一個人到威尼斯旅行;但是狄鮑嘉對此很不以為然,對於這趟旅行,他也沒什麼期待。



即使順利抵達威尼斯的麗都島(Lido),途中突發狀況頻頻,讓狄鮑嘉心裡更煩悶,思念妻子的他,甚至很想盡快返回慕尼黑,因為對他而言,威尼斯什麼都不對勁,從天氣到飯店服務,還有表演的小丑,每件事情都只會讓他更喘不過氣。伯恩安德森(Bjorn Andresen)和家人一起到威尼斯度假,他和家人的感情很和諧愉快,而且很喜歡在海邊玩。狄鮑嘉第一眼看到他,就深深的被迷住,彷彿世上的一切都不重要,任何拖延他離開威尼斯的阻礙,像是行李誤送等等問題,都成為他停留的理由。就像生命的熱情被再度點燃,狄鮑嘉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但他就是無法自拔。

此時的威尼斯,開始出現一種可怕的瘟疫,知情的觀光客開始紛紛離去,許多在飯店出入的街頭藝人,也紛紛染病死亡。狄鮑嘉在瘟疫還沒擴散之前,就一直在打聽關於疾病的傳聞,只是都沒有具體的證實;但是越來越失控的疫情,連狄鮑嘉都開始出現症狀。但是心繫伯恩安德森的安危,狄鮑嘉不願意離開威尼斯,他好幾次想警告伯恩安德森的家人,最後都無疾而終。狄鮑嘉的病情每況愈下,最後在麗都島的海灘,看著伯恩安德森的背影,他和那些得瘟疫病死的人一樣,在威尼斯嚥下最後一口氣。



導演路奇諾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家境富裕,從小受到完整的藝術教育和薰陶,即使一開始拍電影時,對社會底層的生活很有興趣,但是中晚年後,還是反璞歸真,拍攝的題材都和自己有切身相關。路奇諾維斯康提是個男同性戀,鍾情古典音樂,而且熟悉舞台藝術,於是他的經典作品「魂斷威尼斯」,就融合了以上所有元素,既華麗又典雅甚至有點鋪張。電影中要談的感情很隱諱,也幾乎是禁忌之愛;但是藝術從來無懼這些渾沌,實驗每一種可能,然後找出答案。電影「醜聞筆記」(Notes on a Scandal)「烈火亞當」(Young Adam)也都類屬相同;我想說的是,藝術就是人性,創作應該比生活更有想像力,甚至不惜挑戰道德,摧毀規矩,反正,那只是作品,又不是人生。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