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都有第一次:第一次走路、認字、上學,初戀、找工作、失業,結婚,生小孩和變老。「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和「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這兩部電影,道盡了年輕的美好,自由揮灑的戀愛精神;沒有包袱的時光,總是特別令人嚮往。可是接下來的時間,我們誰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為有一天早上起床時,照著鏡子,發現青春已然消逝,每個人只能穿上盔甲,走出門英勇地和生活搏鬥。

電影「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走進西方文明的起源,所以在人物對話中,加入了許多關於希臘悲劇及神話的典故,搭配地中海人對於感情的見解,還有斬釘截鐵的哲學家口吻,使得兩個人的關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風和日麗的天氣,屬於希臘的佳餚美酒,和餐桌上的看似溫馨和諧的唇槍舌戰,從年輕小情侶、兩對中年夫妻、老年喪偶的寡婦及另一位鰥夫,每個人的人生階段不同,對於感情的見解大相逕庭。但是他們都很確定的是,相處才是兩人世界最重要的一環,即使我們都只是人世間的過客。



伊森霍克(Ethan Hawke)和兒子漢克(Hank)的相處,有股說不上來的緊張,他覺得自己沒有盡到作父親的責任,即使兒子可以一個人從希臘搭飛機回美國,他還是覺得兒子哪裡不夠好,似乎沒有一個男生的架勢,甚至還不喜歡運動。孩子的媽因為監護權問題,和茱莉蝶兒(Julie Delpy)幾乎撕破臉,伊森霍克為此非常擔心,他希望能多花點時間,陪伴住在美國的兒子,但是問題是,定居歐洲的他,根本沒有辦法兩邊往來,畢竟機票錢也是一筆非常沈重的負擔。

茱莉蝶兒工作上遇到一點問題,她正在思考要不要跳槽;但是幾乎整個夏天,伊森霍克帶著她,還有他們的一對個雙胞胎女兒,應邀到希臘朋友家裡度假。餐桌和食物是地中海文化的中心,餐桌上的激烈對談,聊了每個人對於感情、相處的心得、科技和性,當然最重要的是男女主角的相處哲學。然而男人在乎的事情,和女人關心的部分,根本是截然不同;透過一桌子的人爆笑的對話橋段,睿智的應答,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兒,好像就在這杯籌交錯間,逐漸發現這段關係中的小小裂痕,似乎還是逃不掉「相愛容易相處難」的命運。



希臘朋友答應替兩個人照顧小孩,幫他們訂了一間旅館,可以擁有私人的相處空間。走往旅館的路上,兩個人就像前兩集的電影,瘋狂地討論假設性的問題,因為伊森霍克家裡長輩高齡過世,長輩的婚姻維繫長達74年,導致他們開始討論各種極端的可能,諸如:「如果我們還要相處54年,你希望我要改變什麼?」、「如果現在這個年紀,我們在火車上相遇,你還會來搭訕我嗎?」,甚至女兒們遺傳到兩人的浪漫狂,連小木偶(Pinocchio)和木匠老爹,唐老鴨(Donald Duck)和姪兒,被想像成一對結婚佳偶;其實這兩個戀人最渴望的是,找回最初吸引彼此的那份激情,但是越討論似乎越迷失,好像除了懷舊、敘舊之外,兩個人之間沒什麼對話的交集。

欣賞完夕陽西下,原本期待有浪漫夜晚的兩個人,走進旅館房間;漢克的來電,打斷兩個人的私密相處,伊森霍克為此有點不悅,不懂為什麼自己的兒子報平安,卻總是打到茱莉蝶兒的手機,不和老爸直接聯絡。兩個人從這件事情開始,一發不可收拾,把所有能爭執的瑣事都拿來討論一遍:從居住的城市、待產生育的恐懼、家事分工和兒子監護權問題,最後吵到不可開交處,茱莉蝶兒盛怒之下,只丟下一句話就轉身離去,留下伊森霍克一個人在旅館房間,表情痛苦又無奈;她對他說:「我再也不愛你了!」



電影「愛在午夜希臘時」再也不會像前兩集一樣,在劇情中游移不定,曖昧不清,反而非常粗暴地把現實生活裡,幾乎是最棘手的生存問題,帶入兩人的世界中;也藉此證明任何感情,都是必須共同經營,一起面對難題,互相支撐和犧牲,才能走得長久。電影中男人對女人說:女人都渴望永恆,但都只是在犧牲中尋找。這段對話耐人尋味,說穿每個人的每一段關係中,最難取得平衡的部分。雖然號稱是愛情三部曲的最終回,但是嘎然而止的結局,還有耐人尋味的諸多未竟之志,九年後還有沒有第四集,還是可以再期待看看;如果不知道劇情要怎麼發展,我可以幫忙寫,畢竟前三集我都很熟,寫對白和情節也不是問題,只是英文不夠道地,但這應該也不成問題才對吧?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