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男星「蓋爾賈西亞貝納」(Gael García Bernal )是個非常迷人的演員,雖然在英語系國家的曝光度不高,但是在西語系世界裡,他簡直是個天王級人物。迷死人的電眼,加上深邃精緻的五官,全身散發的魅力,可以彌補他的身高不足;而且不論角色有多困難,他就是可以掌握的很精湛。我曾經提過,澳洲女星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的表演,脫胎自「演員功課」,就是「觀察」和「模仿」,那麼蓋爾賈西亞貝納的表演則完全仰賴「直覺」,也是眾多的男演員之中,少見的感性的類型。

智利電影「NO」,改編自未付梓的舞台劇「El Plebiscito」(公投),背景為真實的歷史事件。1988年,智利長期由軍人獨裁,採取恐怖統治的政府,因為國際施壓,而被迫舉辦公投,交由人民決定未來八年,是否讓獨裁軍政府領導人,奧古斯都皮諾契特(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繼續執政。早在1980年代以前,大眾媒體早已經相當普及,電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所以不論執政或反對,兩方陣營莫不針對電視宣傳的部分,嚴陣以待。但也為了公平起見,每天晚上固定時間,執政的「SI」陣營及反對的「NO」陣營,各有完整的15分鐘,闡述己方理念,不能互相干擾,或者任意取消。



蓋爾賈西亞貝納在宣傳戰前期,就被執政黨的宣傳團隊徵召;不過他選擇投入反對勢力。在長年的恐怖統治之下,整個智利社會,充斥著暴力、恐懼和猜忌,即使每個人的家裡,或多或少都經歷一段,難以啟齒的「白色恐怖」的傷痕;但是這些人民因為害怕更殘酷的報復,反而不敢表達自己的立場,連出門投票的意願都很低。反對陣營的第一支廣告,把許多軍警攻擊平民,或是失蹤家人的影像,拼湊在廣告中,希望能夠透過悲情訴求,喚起人們尋求改變的勇氣。蓋爾賈西亞貝納完全不認同,非常反對這個方向,他希望民眾「NO」陣營的認同,來自於「改變」,出門投票後,的確可以讓生活更美好,走向更自由的未來。

首先從宣傳圖案下手,設計出繽紛融合的彩虹,再來是播送年輕人的載歌載舞,追尋人生夢想的影片,再編寫好唱易記的競選歌曲,讓每個人印象深刻。「NO」陣營還找來,曾經受到政治迫害的前任主播,用堅決和誠懇的口吻,在每天的15分鐘中,表達「NO」陣營的立場;新鮮感,加上陽光、自信的訴求,讓群眾逐漸相信,「NO」陣營的訴求是可行的。執政的「SI」陣營感受到日漸升高的危機,除了不停仿冒抄襲對方的創意,甚至不惜動用秘密警察,對「NO」陣營的設計團隊,進行跟蹤或恐嚇,讓他們自己及家庭,都活在恐懼之中。經歷千辛萬苦,總算到公投的日子,55%的反對票,執政的軍政府黯然下台。



蓋爾賈西亞貝納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應該就屬「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Diarios de motocicleta)和「火線交錯」(Babel);但是我認為他的演出,不容錯過的,則是他和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合作的「壞教慾」(La mala educación),或者更早之前,墨西哥導演「艾方索科朗」(Alfonso Cuarón)的公路電影「你他媽的也是」(Y Tu Mamá También) 。只有非常少數的男演員,可以像他一樣聰明,並且擅長經營螢幕形象,而且戲路寬廣。而「SI」陣營裡,喜歡抄襲、強詞奪理,而且手段卑劣的宣傳及政客,不就是台灣各政黨的政治人物,最真實,最血淋淋的寫照嗎?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