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Che Guevara)或是「埃內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革命家、游擊隊領袖,參與過古巴革命,也曾到非洲剛果,幫忙推翻該國政府失敗,最後死在玻利維亞(Bolivia)的叢林裡。他是極端左派,偶像是毛澤東,熟讀馬克斯思想,曾經在古巴擔任政府要職,卻追求他的革命理想,又再度進入叢林,過著游擊隊般的生活。他是阿根廷人,西班牙人或巴斯克人(Basque)後裔,一半的愛爾蘭血統;他原本可以當個醫生,或是生活優渥的中產階級,但他選擇打仗;最後他只活了39歲就死了。

紀錄片「革命英雄:切格瓦拉」(Che: Rise and Fall),導演艾德華蒙特布萊德利 (Eduardo Montes-Bradley)訪問許多切格瓦拉的摯友、親信及游擊隊伙伴,從最為人熟知的藥劑師,阿爾貝托格拉納多(Alberto Granado),也就是和切格瓦拉一起,兩人用摩托車環繞南美洲旅行的好友,深受切格瓦拉影響的的游擊隊員及伙伴,這些人,都非常熟悉切格瓦拉,從他們的記憶裡,觀眾可以一一拼湊出,切格瓦拉究竟是個如何的理想主義者,還有,他是如何思考他的人生。



傳出切格瓦拉已死的消息時,沒人敢相信那真的是他,但是和他一起旅行過阿爾貝托格拉納多,卻一眼就認出,照片的確出自切格瓦拉。當年玻利維亞軍方在美國的幫助之下,衝破切格瓦拉的陣營,而玻利維亞軍方,最終只讓媒體們拍攝他的遺容;關於他的骨骸則是幾十年之後,才因為美國中情局(CIA)前幹員透露遺骨的安置地,最後才送回古巴安葬。切格瓦拉的摯友,阿爾貝托格拉納多即使在拍攝時,已經老態龍鍾,他對於已故摯友,生前的個性還有習慣,依舊記憶猶新,如數家珍。

「切」(Che)這個字,僅用於阿根廷及烏拉圭,意思是「兄弟」(Bro 或 Dude);所以游擊隊員用「切」稱呼原名埃內斯托的切格瓦拉時,連好友阿爾貝托格拉納多,也感到好奇。切格瓦拉在所有的訪談中,一直被人提起的人格特質:1. 他是個身先士卒的領袖 2. 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想要透過革命的方式改變世界 3. 他不為金錢權力所動。當切格瓦拉的頭像,從衝撞體制的革命英雄,轉型成一種象徵「叛逆不羈」的商業符號時,已經和他生前秉持的原則,背道而馳了。紀錄片的最後,已經垂垂老矣的阿爾貝托格拉納多,也不禁感慨,自己活了優渥一輩子,人生卻不若英年早逝的好友,那麼絢爛精彩。



過去的百年來,整個世界證明了「共產主義」(Communism),不僅無法解決社會問題,反而造成更多貪婪和恐懼;但是即使在完全「資本主義」(Capitalism)體制下的世界,社會問題依舊層出不窮,狀況百出。「武裝革命」改變世界的速度,像翻書一樣快,但是緊接而來的後遺症,卻通常是全人類的災難;所謂的「非武力抗爭」影響力難以擴大,也通常是無疾而終。切格瓦拉的一生,只告訴全人類一件事:「理想」應該要被堅持,即使爭議難平,或是手法拙劣,甚至因此招來惡名;但是如果這是時代必須進步的方向,那就是真正「正確」的事。別管別人怎麼說了,想想自己到底要什麼,會更實際一點。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