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隔離島:自己的迷宮 Shutter Island (2010) - IMDb

 

如果真的看不懂「隔離島」(Shutter Island)的人,可以參考兩個資料,第一個是「精神分裂」疾病相關說明,以及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或是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中,描述作家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生活的橋段,都很適合參考。其實我們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不像各種流行、傳染病那麼深刻,或有有警覺性;加上電視裡的精神科醫師們,看起來比患者更像患者時,我們距離精神治療的正確道路,又更遙遠了一步。呼應電影片名,「隔離島」不只是一間遺世獨立的精神療養院,更像主角因為心理創傷,將自己隔離在正常世界之外。

改編自同名小說,故事背景大約在1950年代,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入院治療前,是一名聯邦警察,也曾在二戰時服役,和聯軍一起進入集中營,親眼目睹集中營中的發生的人道慘劇。正當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進入集中營的辦公室,看見一個臉部被子彈貫穿,滿臉是血躺在地上的德國軍官,掙扎著要撿起身邊的槍,意圖自我了斷時,他用腳把槍踢得更遠,丟下絕望的德國軍官,和迴盪在辦公室中播放著的馬勒的交響曲。而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妻子,蜜雪兒威廉絲(Michelle Williams),曾因為躁鬱症,放火燒掉自家公寓,全家因此搬到湖畔小屋,沒想到卻造成更大的悲劇,他的妻子親手溺死三個親生孩子。

隔離島:自己的迷宮

悲痛欲絕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槍殺妻子後,被強制送往精神療養院治療,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主治醫生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和院長班金斯利(Ben Kingsley)除了基本的藥物治療外,希望能採取更人道的醫療手法,讓他融入正常生活;因為法院對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情況判定,其實更為殘酷,由於他嚴重的幻覺加上的暴力傾向,必須採取當時流行的極端治療方式:「腦部前額葉切除手術」,手術能讓病人長時間維持安定狀態,風險和後遺症都很嚴重,可能從喪失情緒及記憶,甚至是生活自理能力失調。所以兩位醫生爭取最後一搏,讓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幻想世界,成為真實,看能否從各種荒謬的現狀,讓他從中分辨幻覺與真實的狀況。

艾蜜莉莫特(Emily Mortimer)是療養院的護士,扮成逃跑的病人瑞秋索蘭度,留下幾項線索,讓警探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追蹤這個案子。主治醫生馬克魯法洛則充當助手,以資淺警官身份和他搭檔。因為是醫生設計的一場實驗,所以查案的過程,看起來非常不順利,但在院長能許可的範圍下,進行相當真實的偵訊和搜查,包括瑞秋索蘭度殺掉三個親生孩子,以及她的丈夫戰死沙場等等,這些線索和荒謬的情節,都是為了讓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能連結自己和這個案子的關連,找出自己就是隔離島的第67個病人。不過就像院長班金斯利形容的,他就像個錄音帶,每次治療好了之後,又會重頭來過,不斷反覆這個過程,找不到出口。最後只留下一句:「哪一個比較糟?像個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個好人一樣死去?」(Which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man?)

隔離島:自己的迷宮

對這部電影唯一的抱怨,就是導演把醫師虛構的部分,拍得太寫實,太合理,如果場景能更抽離,多加一虛實難分的感覺,應該更能成功才是。我記得四年前,我曾經租這部片回家看,但實在沒什麼共鳴,看到一半想睡覺,就把電腦關了去睡;近期電影台重播電影「美麗境界」之後的兩天,又重播電影「隔離島」,前後呼應下,我看得興味盎然。加上我也很想看「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的艾蜜莉莫特,在這部電影的戲份有多少,畢竟我還在影集完結的傷痛中,始終走不出來。雖然電影「隔離島」劇情的時代很遙遠,但其實它的原著,卻是2003年出版的小說;把歷史的大事件當作背景,增加創作的深度和結構,通常都能夠做出成功的作品。我想,228事件應該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會有人大膽地把故事寫出來嗎?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