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聽到「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不是在大學,而是電影「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裡面,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扮演歌手巴布迪倫(Bob Dylan)和垮派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玩在一起。目前網路上所有的中文資料,已經足以讓人拼湊出垮派的所有資訊:像是垮派巨頭之一的傑克凱魯亞克,他的作品改拍成電影「浪蕩世代」(On The Road)的同名原著「在路上」。再來是紀錄片「威廉布洛斯的叛逆人生」(William S. Burroughs: A Man Within),把我的最後一塊拼圖拼起來,我應該已經明白垮世代的來龍去脈。

我一開始以為垮掉的一代最迷人之處,是他們對性愛、毒品和各種慾望的不設限;但是垮派詩人艾倫金斯堡的一句話,我認為是個精準的說明:「沒有人知道,我們究竟是催化劑,還是發明物,抑或只是實驗中產生的一堆沒用的泡沫。我想,我們三者都是。」我自己認為垮世代最令人驚嘆的是,他們讓男性變得柔軟、細膩,也對眼前的現實世界很誠實,保留那種不切實際的童貞;但是我最痛恨他們的,也是骯髒、懦弱、沒有責任感和自以為是,而且他們性格中,根深柢固的男性沙文主義,讓女人完全沒有立足的空間。也許威廉布洛斯就是因為害怕女性的影響力漸增,才不小心失手殺死地位日趨重要的太太吧...


威廉布洛斯到底愛不愛艾倫金斯堡,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我還是看不出答案。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威廉布洛斯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家中經營一個三代傳承的家族企業-布洛斯企業;畢業自哈佛大學,搬到紐約後,結識「垮掉的一代」另外兩位重要人物。他這輩子嘗試的事情很多,他換工作、換國家、城市居住,寫小說、創造前衛的藝術切割文字、劇本,晚年用槍枝射擊顏料罐作畫;他最為人所知的是毒品的廣泛嘗試,他就像個毒品百科全書,不論禁藥或新發明,都曾經打進他的血管裡;另外,他有過兩任妻子,交往過許多年輕他超過十歲的小男友,當然,還有不計其數和好友和崇拜他的瘋狂粉絲。據說他開始寫作的原因,是因為某一次酒醉後的威廉泰爾射擊遊戲(用箭瞄準人頭上的蘋果),不慎開槍打死當時的妻子,妻子把酒杯放頭上,和威廉布洛斯打賭能不能射中酒杯。

因為他對毒品的熟悉,讓他用毒蟲的角度創造出他的文字世界,也由於他總是很忠實紀錄下用藥之後的幻境,對性慾的掌控與探索,以及他對生命的困惑,如小說「毒蟲」(Junkie)及「裸體午餐」(Naked Lunch)。在價值觀保守的美國,這些主題都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不過也因為他的出版品,影響後續流行音樂、文學和當代藝術等。威廉布洛斯有個獨子,和被他槍殺的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小威廉布洛斯(William S. Burroughs Jr.),他的兒子也是個作家,但是33歲就英年早逝;連威廉布洛斯的朋友都覺得,這個孩子為了要得到父親的認同,不惜讓用垮派的方式生活,像是吸毒及過度飲酒。當兒子死的消息傳到威廉布洛斯的耳裡,他流下眼淚,獨自一人走進一個房間裡,沒人知道他在裡面做了什麼。不過晚年的他,創作力與影響力都大不如前,認同他的人,大概就只剩下男同性戀者和喜歡他的作風的人了。

我並不喜歡「垮掉的一代」,但是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熱愛的那些搖滾、普普藝術還有後現代的電影世界。我不喜歡那些世界上男人之間的納西瑟斯(Narcissus)情結,也不喜歡他們既學女人,又扼殺女人的行徑;可是我不得不佩服男人的坦率和直接,他們永遠知道自己要或不要的是什麼。多年來,連我都覺得,不論是身處學生時代或是職場工作,和男人相處,比較容易讓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但是女人們總會想盡辦法羞辱同性,讓我感到自卑。「垮世代」三位作家的離世,也許象徵男性的自我探索時代,應該告一個段落了,他們正視身為男性的不同特質:接受同性戀傾向、變裝,成癮問題和逃避傾向。我認為女性對社會的衝撞還不夠多,並不是我們不夠勇敢,而是女性連「衝撞」是什麼,都還搞不清楚。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