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1965年成立的英國搖滾樂團,「粉紅佛洛伊德」(Pink Floyd)或譯為「平克佛洛伊德」是我最喜歡的樂團之一。他們活躍的年代正好是我毫無意識的時光,1965-1995年;我是1987年出生的,等到我認識並且對他們著迷不已時,應該是2014年的事。我隱約記得孩提時期聽過他們的名曲「牆的另一塊磚」(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但是不懂歌詞的意思,後來才發現這是一首對教育體制嚴厲控訴的自白。Pink Floyd的樂團成員幾經更替,最後還是不敵內部的爭執而解散。2008年鍵盤手理察萊特(Richard Wright)過世之後,這個樂團正式走入歷史了。

貝斯手羅傑華特斯(Roger Waters)和我喜歡的「小紅莓樂團」女主唱Dolores O'Riordan一樣都是9月6日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個有趣的巧合;他是樂團詞曲創作的靈魂人物,讓粉紅佛洛伊德在搖滾樂界享有盛名的推手,他也是最早加入這個樂團的班底之一,由他主導創作的專輯,都是粉紅佛洛伊德在市場和藝術境界,無人能及的專輯:「月之陰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 1973)、「願你在此」(Wish You Were Here, 1975)、「動物」(Animal, 1977)、「迷牆」(The Wall, 1979)、「最終剪輯」(The Final Cut,  1983)。羅傑華特斯在1985年離開後,能帶著樂團盛名繼續前進的,只有主唱大衛吉爾默(David Gilmour)了。

 

 

主唱大衛吉爾默是Pink Floyd樂團第五位加入的成員,由鼓手尼克梅森(Nick Mason)邀請加入樂團,起初的工作是協助原主唱的創作,不過因為創團的主唱西德巴瑞特(Syd Barrett)當時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被投資方勸退,於是為人熟知的Pink Floyd組合,就是大衛吉爾默、尼克梅森、羅傑華特斯及理察萊特四人,展開了流行音樂史上最經典、偉大的搖滾歷程。不過大衛吉爾默和羅傑華特斯在成功之餘,也越來越不能認同彼此,破局在1981年正式浮上檯面,直到2005年7月的演唱會上,經歷20多年的各自發展,Pink Floyd樂團兩位靈魂人物才又再度合體。

「粉紅」或「平克」(Pink)佛洛伊德(Floyd)的名稱緣由,是西德巴瑞特喜歡的兩位美國黑人藍調音樂家,平克安德森(Pink Anderson)及佛洛伊德康索(Floyd Council)的名字組合而成。Pink Floyd的音樂充滿電子、太空、科幻和人類的真性情,他們喜歡關注意識、哲學、旋律和器樂聲音的變化。而我和許多人一樣,最喜歡的那一張專輯,是黑底加上一道光照在三稜鏡折射出彩虹的專輯封面-「月之陰暗面」;我最喜歡的一首歌,不是羅傑華特斯的作品,也不是出自大衛吉爾默的腦袋,而是少有作品發表的鼓手尼克梅森,這首歌我已經聽了超過兩百遍,我可以再聽兩千遍,它是曲風前衛又老派的「時間」(Time)。

 

 

我可以想見,有人會衝著我問這個問題:「如果粉紅佛洛伊德像大家說得這麼偉大,那為什麼後來還有這麼多紅到不行的搖滾樂團?」我想,我的答案應該讓大家非常驚訝,因為我會這樣說:「所以這幾十年來,大家都刻意選擇忘記他們,從各種角度忽略他們的存在,這樣就可以避開一座無法挑戰的尖挺大山;不過也因為人們變得無知,所以世界進步的幅度也就越來越慢。」對我來說,如果我的答案不被大家認同,也只是因為我太誠實,我總是毫不掩飾我的感受。如果有人跟我一樣,不在乎時間早晚,真心只想感受他們的魅力的話,專輯「願你在此」(Wish You Were Here)會是個美好的選擇。對了,還有一首歌,「嘿,你!」(Hey You),我忘了是哪一張專輯,但這首歌太美了,我已經聽過三百遍以上了。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