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陣子,不論男女,看起來越是氣血方剛的青少年,都穿著一件寫著「態度」的衣服,可能是球迷,可能有共鳴,有些人也可能只是看熱鬧。然後流行擴散開來,幾乎每十個人裡就有一兩個人穿著那種圖樣的衣服。可是我必須很誠實地說,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衣服穿了,還是要用腦袋思考,這樣才會有進步。

「賭王之王」(Rounders)乍聽之下好像在看香港賭片,劇情不外乎如此:一個賭棍原本只是有天分的小咖,經過高人指點後成為賭場紅人,然後被當權勢力迫害而潦倒了一陣,最後在結局成功復仇,為自己的名聲、事業奠定如日中天的開始,當然更要成功贏得美人歸。這部電影看起來有點這樣的公式,一個法律系大學生熱愛撲克遊戲,他在某次牌局玩贏現任賭王之後,就一直懷有賭王夢;即便他答應同居女友收手,直到他的愛出老千的老同學出獄,因為用他的名義跟地下錢莊借錢,而讓他必須重出江湖,回到賭場裡努力賺取欠地下錢莊的鉅款,電影的最後,他搭上往機場的計程車,前往賭城拉斯維加斯(Las Vegas)一償畢生宿願。



重點就在男主角麥特戴蒙(Matt Damon)對「博奕遊戲」的態度,當然他在片中也有很多朋友:職業賭徒、大學同學和班對女友、很喜歡他法律系教授。表面上看起來,男主角的生活很反道德,包括對感情的態度敷衍隨便,求學態度懶散不佳,甚至不惜翹掉重要的實習法庭;除了鍾情於撲克遊戲,還擁有許多地下錢莊、賭場和人脈圈。但其實劇情設定反而有種負負得正,問題出在「有沒有動腦」和「有沒有作弊」,看起來遊走在社會和道德邊緣的故事內容其實很正面,都可以算是個黑色版的勵志故事;而有些故事正面過了頭,就會看起來非常詭異,好像一副在殺人犯在埋屍體,做個結案來掩人耳目罷了。

麥特戴蒙後來會接拍「神鬼認證」(Bourne Franchise)三集,看完「賭王之王」之後,一點都不令人意外,聰明的片商只好在宣傳第四集時,告訴機靈又狡猾的廣大觀眾:「失去身份的探員,不只有一個!」試圖增加話題,讓已經被劃上等號的麥特戴蒙和波恩(Jason Bourne)不再是「神鬼認證」的主力賣點時,使得讓觀眾放心,也能吸引觀眾好奇,至少有興趣走進戲院成為票房計數的一員。雖然好萊塢的電影製作,早就不是以票房收入作為主要賺錢手法,但是有票房才有話題。我們可以看成是「三人成虎」的黑色陰謀論,或者只是陽光地「吃好到相報」街坊精神!總之「賭王之王」裡的形象,奠定很多人對於男主角的信心,還有樹立大眾對他的具體印象,加上他自己善於經營形象;也使得他的電影明星路,走得比很多人順暢得多。



「態度」決定一切。不論你在哪個地方,正直的活著總是比偷雞摸狗走得長遠,電影的敘事手法常常喜歡正正反反的論辯,甚至不惜把黑幫講得比白道更有義氣、魄力和更有方法。事實是否真是如此,有待大眾驗證,也有待相關人士提出說明;不過該如何聰明地把故事說得鞭辟入裡 ,才是從事戲劇或電影創作一途最需謹記在心的。當然我也不是每篇都要這樣說,但這就是佛教所謂的「方法」,可以不惜以「恫嚇」、「攻擊」、使人頓悟、也可以好言相勸、循循善誘;反正目的只是要「勸人為善」。賭片「賭王之王」或是嗑藥電影「猜火車」(Trainspotting)還是張曼玉的代表作「錯得多美麗」(Cleaning),都試圖從社會黑暗面切入,但表揚對「活下來」掙扎的鼓勵。用很老派的一句話收尾:「心的方向,決定人生的走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賭王之王 麥特戴蒙 賭片
    全站熱搜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