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llbound (1945) - IMDb

 

美國電影「意亂情迷」(Spellbound)多年前曾經在我的待看片單出現,但是當我正在為另一部1956年的美國電影「真假公主」(Anastasia)文章專心寫作時,腦中有個像是直覺的聲音大到嚇人,幾乎可以蓋掉耳機裡的音樂聲,而且不論怎麼轉移注意力,這個聲音都沒有消失,音量也沒有減弱,這個聲音的訴求很單調,它只是一直鼓勵我快把電影「意亂情迷」看完。大幅度改編自1920年代的小說 「The House of Dr. Edwardes」,電影中許多情節設計,可能會讓臨床醫學領域專家看了直搖頭,不過故事情節中,集結許多關於1940年代認知的心理學、藝術、科技等領域的概念,至今回首,仍然讓人覺得前衛又大膽。

已故英國導演亞弗烈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將浪漫的愛情邂逅篇章置於懸疑曲折的故事之上,年輕美麗又聰明的英格麗褒曼是一位精神分析學派的臨床醫師,她與許多資深同事一起等待「綠色莊園」(Green Manors)療養院的新院長就任;而著作完整豐富,而且外型又帥氣迷人的新院長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才剛抵達院區不久,兩個人便一拍即合並墜入愛河。奇怪的是,葛雷哥萊畢克只要看到白色基底,條紋排列的圖形就會引發嚴重的創傷反應,從桌巾、英格麗褒曼身上的衣服或床單,實際上英格麗褒曼也很快地揭發葛雷哥萊畢克根本不是赴任的新院長,所以他倒底是誰?新院長人又在哪裡呢?

Spellbound (1945) | The Blonde at the Film

畏罪逃離「綠色莊園」療養院又深度失憶的葛雷哥萊畢克成為全美國警察追緝的對象,此時陷入戀愛腦英格麗褒曼卻決心幫忙找出真相,這種同情心氾濫而且毫無防備心的行為,非常令人憂心;兩人暗地裡拜訪一位更資深的心理分析專家米哈爾契訶夫(Michael Chekhov),他身為英格麗褒曼的前指導老師,看見眼前與學生同行的陌生男子保持友善但是高度警覺的態度,也仍然讓自己陷入難以預料的危險中。最後透過窗外雪景找到解謎的線索,葛雷哥萊畢克不僅解開童年以來的犯罪情節之謎,也解開一場雪地殺身之禍。

電影中由已故西班牙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設計的夢境場景非常精彩,雖然大部分內容都被剪掉沒有放進最終成果,但觀眾仍然會注意到其中的許多細節,啟發更多電影界後進爭相模仿的元素,例如:瑞典電影「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法國電影「去年在馬倫巴」(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甚至是亞弗烈希區考克自己的電影「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而由電影配樂與演員表演的合作相當積極強勢,用旋律與節奏表現情緒變化;甚至在幾個重要的關鍵情節,導演亞弗烈希區考克特別設計了幾個人物置中的近景主觀鏡頭,強化了浪漫故事底下的懸疑感;最後是迴盪在英格麗褒曼腦中的畫內音,大概就是我的直覺嚷嚷指定我看電影一樣大的音量,聽起來很瘋狂,對吧!

When Salvador Dalí and Alfred Hitchcock Brought Surrealism to Hollywood |  Artsy

觀眾可以在1940年代的電影中看見跨域實驗的手筆,將當時流行的心理分析、藝術超現實主義以及懸疑推理故事,集結成一個充滿娛樂效果、兼具警世意義及視覺技術創新的多重感官體驗。我的主觀感受大概從2020年代開始,大眾傳播領域是不是不能這麼做了?也許我們從電影「意亂情迷」中看到很多待解決的困境:像是醫療機構與醫病情況的正確性、雪景中男女替身與主角身形差異造成觀眾出戲、滑雪及飛車的場景想強調速度感受限技術問題無法擬真等;但是隨著越來越嚴謹的製作流程,還有越來越聰明的觀眾嚴格檢視,過去的幾十年,很多問題看起來都逐漸獲得解決。令人擔心的是層出不窮的新的流行,持續產生新的禁忌,甚至有些自視甚高的殿堂領域已經看見高牆樹立,敵我界線分明,更令人擔心的是以噴氣式的出征手法,讓許多的創作者及公眾人物都必須審慎考慮社群引領的言論暴力,因此長期活在恐懼之中。我擔心的是,我們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步走向容錯率極低的文化,我們是不是已經不慎把創意思考當成生產線的罐頭,我們是不是不再擁有開放的心胸了?我們和1940年代的觀眾相比,更有容人的雅量嗎?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