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條來自比利時,漢堡是德國人拿麵包夾肉一起吃,但是漢堡肉卻是由蒙古人傳入俄國,最後才進入歐陸;可樂是美國藥劑師發明的,但咖啡則來自中東原產的植物。美國的炸雞源自南方的黑人料理,但各類油炸食物在歐陸,早已相當普遍,如同猶太料理炸魚薯條、威尼斯或希臘的炸海鮮等;墨西哥玉米餅(tortillas)多半做成捲餅(burritos)或塔可餅(tacos);披薩(pizza)則經義大利移民帶進美國。

「狂愛速食」(Fast Food Mania)的主持人約翰海恩(Jon Hein)本來就是個速食狂熱份子,轉戰電視之前,他是個廣播節目主持人,並且以速食為自己的節目專題。每集半小時的節目中,他環繞全美各地,找出各個老字號、有特色和不同販售項目的速食餐廳,從老牌熱狗店、特色甜甜圈、知名炸雞和奶昔專賣店,甚至免下車取餐的「得來速」服務(Drive-through)等,也都曾經在節目中分段討論過。



身為節目主持人,約翰海恩當然也享有程度以上的特權:首先店家允許他進入廚房,一般消費者絕對被拒於門外;再來是食材原貌和擺放,烹調的過程,甚至可以自己動手創造他自己的版本。店家除了介紹食材,還會導覽和餐廳相關的歷史;尤其西方人極度重視個別的歷史,他們認為歷史說明一切。而每間店從創始店、創辦年份、創辦人、繼承者及近況,各種熱銷餐點和獨門醬料秘方一一詳實介紹,不過該是秘密的,當然也不會公開,更激起觀眾們對食物的強烈好奇。

這個節目比較像速食餐廳的朝聖之旅,主持人對於每間餐廳的食物,簡直瞭若指掌,如數家珍。先不論速食,是否符合現代人飲食的健康標準,但速食的誕生,其實是因為美國匯集各國移民和食物,混搭而成;也因為美國建國初期,多是藍領工人和農民,親民的價格、快速取餐的型態,很能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原本賣熟食的各個小販,秉持快速出餐的原則,打造出適合工業化時代的飲食模式,加上各店的賣點不同,各式速食於焉誕生。但是擴張過度,後端供應的壓力過大,還要保持速度,開始放棄食物新鮮度;再來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連基因改造、合成和化學藥劑都拿出來賣,還要繼續支撐過大的營運成本,包括人力、市佔率等考量,只好犧牲顧客的健康,為得是在市場繼續存活下去。



正當我們大聲斥責,速食帶給我們的傷害時,我們卻忘記速食的擴張,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不論都市或鄉村,我們不自己殺動物,也不種蔬菜、水果,更不會烤麵包。我們把食物的一切,都交給煎漢堡的工讀生,專買基改小麥做成麵包的公司採購員,還有想出用動物骨頭及碎肉製成漢堡肉的研發單位。我們看到某餐廳的廣告很多,就不假思索走進去,扼殺那些提供好料理的店。不管吃什麼,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就像生活一樣是我們自己在過。大學的時候,我聽說義大利的紅酒品質非常好,所以就問了義大利人;既然如此,為什麼你們不像法國,賣酒到國外去呢?他的回答很可怕,他說:「因為我們在義大利就通通喝完啦!」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