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節目我好喜歡,但是美食電影就很少見了,我自己看過的大概就只有義大利電影「外慾」(La finestra di fronte)和凱薩琳麗塔瓊斯(Catherine Zeta-Jones)主演的「料理絕配」(No Reservations),和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的「美味關係」(Julie and Julia);前者是學著做蛋糕,而第二部的料理手法和呈盤效果,則是被廚師主持人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嫌棄到一文不值。所以美食人人愛吃,但是要拍成好看又好吃的電影,就是難上加難了。

幸虧導演李安的專長就是這個,他總會找來一大堆的幫手,幫助自己拍出成功的作品,因此奠定自己的名聲和地位,諸如:電影「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的好劇本和好演員,「臥虎藏龍」的厲害動作設計,「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出資者和波浪設計。他的導演工作不會太複雜,敘事和剪接都不太難,故事內容也不會太艱深;當然我們不能忘記李安頗專注於男同性戀題材,他總是能體會他們的處境,並且將他們的矛盾描寫地恰到好處。而電影「飲食男女」當然也找來大廚幫忙,身兼電影顧問與替身,把中華料理的功夫與美味,呈現在每個人的面前。



朱師傅是圓山飯店厲害的大廚師,老婆早死,獨自扶養三個女兒長大;卻因為年紀大味覺逐漸退化,只能依賴老同事老溫幫忙試味道。每個星期天晚上,他都要求三個女兒和他聚餐,常常一大桌子吃不完的菜,只好分送給鄰居,正打離婚官司,獨力扶養女兒的錦榮一起吃。三個女兒各有自己的生活,看起來住得很近又很疏離的親子關係,在老大和老三火速結婚離家之後,整個朱家突然冷清了起來。同事老溫猝死、錦榮的神經質媽媽經常拜訪,讓這個家庭關係又陷入新的懸疑;看起來感情生活很豐富的老二,卻歷經投資、感情的失敗,反而留在吵吵鬧鬧的老家,獨自一個人生活。

電影的開場就非常引人入勝,幾個鏡頭特寫老師傅用畢生絕學,做出一道道精緻的料理;由於歷史和時代造化,中國大江南北的菜,都在台灣匯集,曾經分散在四方的特色料理,好像在台灣有了新的出口;不過朱師傅也很感慨地說,這些料理到了台灣,全部匯成一個味道,已經吃不出差別了。這些名菜加上典故,光用眼睛看,就已經讓人口水直流,若是哪天真的能一嘗料理風采,更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反正巨蟹座的專長就是24小時都能進食,像這樣的美味佳餚,怎麼只能從電影看看,有機會一定要大快朵頤才不枉此生。



「飲食男女」是我認為李安「父親三部曲」中,最好看的一部;許多人也許認為「囍宴」挑戰傳統,帶領觀眾認知新的思維,但是食色性也,光是美食佳餚當前,這部電影就加分破表。三個女兒的三段故事,也把一個年代的親子、男女和家庭關係,描述的拳拳到肉,從「飲食男女」中,不難理解二十世紀末時,台灣人對家庭和感情的價值觀為何:閃婚、失婚、再婚和拒婚都是各憑選擇,沒有是非或對錯,最重要的是結果,手法雖然激進和失控,但「反傳統」在當時就是時代的風潮,最廣為人接受的好想法。

整部電影的爆點很多,但是最讓人跌破眼鏡的是梁家母女檔的部分,老媽媽在美國待不下去,和小女兒翻臉之後投靠大女兒,結果大女兒錦榮失控失序的生活,卻引起了朱老師傅的同情;表面上老媽媽和老先生越走越近,但是最後朱師傅「扮豬吃老虎」,娶了大女兒錦榮。經典女星歸亞蕾那句大喊:「天殺的老朱」,講透了觀眾的心聲,老少配的劇情讓觀眾無一不崩潰傻眼。飾演錦榮的張艾嘉,雖然戲份不多,但是把醞釀和驚奇處理地恰到好處,誰猜得到她跟朱爸早已暗通款曲?嚇壞她娘親和我們這些看電影的觀眾了。



雖然近年來國片又再起飛,但是粗製濫造、濫竽充數的狀況卻是非常嚴重;有的是充滿著文化關懷,卻沒有拍攝專業,或是徒有專業卻空洞沒有內容;我們不禁想要問:兩全其美有這麼困難嗎?我不僅在寫評論,我平常也有很多創作;對我而言,觀摩、模仿、分析別人的作品,遠比自己不停埋頭苦幹,來得重要。也許我們可以學學李安,把他人的長處置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也未嘗不是一種風格?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這個道理自古皆然,難道不是嗎?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