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Julia (2004)

 

這是一部優雅又愜意的通俗劇電影,電影中數場適切又簡單的親密戲場面,讓電影的劇情曲線增色不少。整體而言,美國女星安妮特班寧(Annette Bening)的表演非常機智又富有層次,在大劇場與電影景框之間的兩種第四面牆成功地穿梭往返;主角光環本來應該是女主角詮釋角色時最沉重的負擔,但是安妮特班寧獨有的輕巧、天真的特質帶著觀眾在劇情裡悠遊,她的樂觀會感染看電影的人,於是我們能暫時忘記沉重、單調、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相反地,英國電影「縱情天后」(Being Julia)不適合獵奇、熱衷血腥刺激場面及追求剛猛男子氣概的觀眾。答應我,你/妳的時間彌足珍貴,請不要任意、隨意、恣意揮霍它。

改編自英國小說「Theatre」,來自北愛爾蘭的英國男星尚恩伊凡斯(Shaun Evans)化身成一位年輕的美國人,也是1930年代的倫敦劇場界天后安妮特班寧的瘋狂戲迷,後來關係升溫成為安妮特班寧的小情人;另一位資深戲迷,饒富騎士精神加拿大男星布魯斯格林伍德(Bruce Greenwood)才能代表滾滾俗世中最難能可貴的愛,觀眾在結局時就能感受到他的寬容大度與智慧。在多部電影專門演出激情不倫戀的英國男星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繼續延續他熟悉的戲路;從劇場發跡,爾後選擇幕後發展,身兼安妮特班寧的經紀人、劇場導演、劇院經理及丈夫,兩人結婚多年並育有一子,而婚姻也逐漸趨向開放式配偶關係...

Being Julia (2004) | MUBI

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是由英國女星露茜彭奇(Lucy Punch)擔綱演出,她一定擁有無比的勇氣及堅強的表演實力,才能稱職地演出野心勃勃但能力有待加強的年輕女演員,一如帝俄時期的劇作家安東契訶夫(Anton Chekhov)的劇作「海鷗」(Seagull)中經典的角色妮娜(Nina Zarechnaya)。安妮特班寧與露茜彭奇在倫敦劇院的舞台上大對決,絕對是整個故事的最高潮,而匈牙利導演伊凡薩寶(Istvan Szabo)呈現的手法有點樸實無華又恰如其分地讓衝突自然堆疊,仰仗演員的努力呈現最完美的一面。一如預期,安妮特班寧最終復仇成功,她贏回尊嚴也贏回掌聲,至於有沒有贏回夫妻感情,就留給觀眾自行體會吧...

另一個出色的表演則是英國女星茱麗葉史蒂芬森(Juliet Stevenson)扮演忠誠、貼心又正直的助理,她是安妮特班寧最親密的夥伴、最低調的支援。當然全片相當華美、精緻的內、外景、復古又摩登的服裝設計加上浮誇的配樂,觀眾可以暫時忘卻平淡無奇的攝影機運動及剪輯,全心投入感受故事的發展,然後迎向一個熱鬧喧囂的歡喜大結局...出乎我意料的是,復仇成功的安妮特班寧拒絕參加人聲鼎沸的慶功宴,她獨自品嘗久違的冰啤酒慶祝成功,電影最後的一個大特寫帶出她臉上表情細微又耐人尋味的變化,至少我可以確定的是,她接受瘋狂戲迷兼摯友布魯斯格林伍德的良心建議:愛惜羽毛、珍惜事業及名聲。

Shaun Evans Fan Blog — Being Julia (2004)

我總是覺得美國女星安妮特班寧的表演非常自然真誠,平實又親切,但是在看似輕巧的表面下,應該有許多不可撼動的原則:可能是她挑選劇本的方式、可能是她看待角色的角度,或者是她想在演出中呈現的效果;從她的表演可以感受到她的外柔內剛,而且她會剛毅地堅守原則絕不退讓。可能因為她詮釋任何角色都看起來得心應手,代表她有精湛的文本分析能力,也絕對能夠透過自身的理解投射更多的創意到角色之中;我認為安妮特班寧絕對是個實力被嚴重低估的女明星,如果將她視為美國影壇中少數媲美已故瑞典女星比比安德森(Bibi Andersson)的人物,因為比比安德森過往在歐洲電影或劇場表演中,總能夠將劇情中最困難、最糾結的衝突舉重若輕、入木三分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唯一希望這個說法不會讓安妮特班寧及她的影迷感到比喻失當,因為比比安德森在我心中早已是殿堂級的人物。有別於近年流行的科技後製、漫畫英雄及女性覺醒的電影,英國電影「縱情天后」的製作目的應該很傳統、也很單調:我猜這個製作可能是一個想要安妮特班寧有機會爭取獎項的電影,也可能是劇組試圖跟風拍出兩次大戰期間的摩登年代的人文風景,也可能是英國不讓美國專美於前,想要透過主角吸引美國本土觀眾多到英國感受悠久的劇場文化。不論我有沒有猜對,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應該要花費在好看的電影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cranberries 的頭像
    icranberries

    酒釀蜂蜜:火爆、刺激、深刻的評價大全。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