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八年之後,續集終於出了,看完之後每個人都有無限惆悵;然後不知道會不會有第三集。

場景從維也納搬到巴黎,女主角的家鄉,男主角從無名小卒,搖身一變成為知名作家,到巴黎宣傳自己的小說,也就是講八年前的旅行,「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set)的故事。然後女主角意外現身,整部電影就在男主角要趕飛機,但是堅持要和女主角敘舊的情景下,開啟新的故事篇章。

很多電影都會拍巴黎,不管是流行,還是宣傳造成,以城市當背景的電影總是層出不窮。但是「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不是一個拍城市的電影,城市不太重要,人和人之間的緣分才是。兩個主角的對話,把這幾年發生的一切都道盡了,他們越聊越深,心情就越來越糾結,觀眾也越來越扼腕。看到結局只有一絲悵然,但是編劇留了一個伏筆,一大塊的留白,究竟兩個人該何去何從呢?連觀眾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了起來。



我沒有去過巴黎,但聽說巴黎很美,我自己也看了很多巴黎的電影,只是沒有機會去;不管今天我們究竟是否親身造訪一個城市,電影都是很好的管道,有很多國家嘗試用電影行銷自己的地方,希望能多來一些觀光客。商業行為沒有不好,本來世界會進步就是因為商業活動,從古代的陸路貿易,到數百年前的海上貿易,現在連人都可以通行無阻。很多人討厭置入性行銷,但我個人覺得那也是個服務,提供不一樣的選擇。

台灣常常對很多無聊的事情進行論辯,假道德名義,事實上是反對進步;台灣人對事情的想法,通常很幼稚,很保守,不願意改變,但是我們明明就是個海島國家,很容易被外界的任何事物影響,我們連語言都被改變得很厲害,外來語的情況也非常的嚴重。我要說得不只是置入性行銷的部分,但通常台灣自己宣傳城市行銷,都幼稚到不可思議,就像早年可怕的廣播劇一樣:「天啊!傑克,使用XXX產品之後,真的讓我脫胎換骨了耶!」只有笨蛋才會繼續用這種行銷方式,但是在台灣始終歷久不衰。

其實我是希望男、女主角能拋下一切,勇敢地繼續在一起的,畢竟我們不是在看「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兩個老人家,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和更老的西部片男星克林伊司威特(Clint Eastwood)決定要不要遠走高飛。畢竟伊森霍克(Ethan Hawke)和茱利蝶兒(Julie Delpy)兩個年輕人,有能力挑戰前人無法跨越的極限。就像置入性行銷要怎麼置入的精準和不落俗套!

我們可以從電影認識很多事情,只要保持選擇的清醒和聰明,何樂而不為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愛在日落巴黎時 巴黎
    全站熱搜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