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Live (1994) - Posters — The Movie Database (TMDB)

 

有一天,已經執政數十年的中國共產黨解體,中國步入下一個時代篇章,此時中國內部勢必重新制憲、更改國名並且與每一個邦交國確認關係;那時候的中國人會選擇內閣制還是總統制?中國公民幾歲可以有投票權?中央、地方的職權要如何劃分?首都還是北京嗎?還要不要發動武力收復臺灣?而面對共產黨數十年來曾經執行的眾多政策失誤及重大悲劇,新的中國政府需要多少專業人力進行調查、整理及恢復名譽的相關賠償?崩塌的國家要怎麼恢復生機,戰後的日本、共產黨倒台後的東歐國家是最棒的示範:不要急、不要怕、不要回頭看。

中國電影「活著」改編自同名小說,劇情內容和原著有大幅度的調整,史詩般的壯闊敘事方向不變,但原著中更為黑暗膠著的部分被更為溫柔的元素取代。由中國男星葛優及女星鞏俐擔綱數十年的劇情線主軸,這對螢幕夫妻所經歷的悲歡離合家與中國近代的重大數件政治悲劇結合在一起;因為故事繁複又精實,導演張藝謀放棄在景框中設計精緻或華麗的構圖,攝影機只能平實又低調的隨著情節移動,從戰火頻仍的1930年代走向未知的以後;故事從富家公子葛優賭博賠掉祖家大厝開始,卻在土地改革的年代躲過鬥地主的災難,但也在三面紅旗時期讓觀眾體驗什麼是大煉鋼及人民公社,卻也在大躍進時賠上獨子的性命。

To Live (1994) | MUBI

鞏俐在故事的起點已經是個孕婦,她與丈夫葛優也已經生養一個女兒,女兒在國共戰爭時期因病成為瘖啞人士;鞏俐是個安靜婉約的傳統女性,她在丈夫好賭時離去,卻在丈夫失去一切時回家支持;對於造型外貌的不計形象,總是讓觀眾對農家婦女有著無比的同情與關注。在電影「活著」中,鞏俐表現憤怒的方式就是疏離,她氣丈夫愛賭而離家出走、多年後始終拒絕與撞死兒子的區長見面;她的直覺讓她在數十年各式的動亂中持續保有餬口的送水工作,卻也因為沒有遵循直覺而面對兒子的早逝。鞏俐並不是一位只能表現深沉或聰慧的女性,在電影「活著」中的質樸、被動又單調的角色空間裡,她仍舊展現過人而且細膩的表演實力的女明星;鞏俐其實是我二十歲以前最喜歡的女星沒有之一,我看過她主演的十多部電影。

在1966年至1976年之間進行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政策期間,葛優及鞏俐的女兒嫁給一位因為工傷瘸腿的工人姜武,女婿很有領袖魅力,在工人之間受到廣大的愛戴,也對兩老很孝順;也因為很會畫畫而在葛優及鞏俐的住家牆上畫上當時身兼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及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畫像,多少也讓這一家人躲過紅衛兵的檢視,錯誤的公共政策仍然重擊這個悲苦的家庭:唯一的女兒即將臨盆,但是在當時的紅衛兵批鬥運動高漲的情況,所有的知識專業人力都遭到前所未有的攻擊,也無法從醫院中協助病患得到妥適的醫療照顧,順利生產的女兒因此身故。鞏俐遵守與女兒的約定,要每年都幫孫子拍照紀錄,也讓女兒與兒子相伴長眠,唯一不變的只有共產黨對權力的執著,以及主角夫婦的樂觀恬淡的生命態度...

To Live - Rotten Tomatoes

電影「活著」像一部悲劇的中國近代史詩,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緊扣的大時代的政策悲劇,20世紀就是一個難以簡言之的巨型政治衝突。專制政體的民眾為了能夠活下來而保持沉默,這些聰明的人們知道自己在面對著群山峻嶺般的困境,聰明的人不會莽撞躁進、不會無謂的犧牲,也不會失去理想及耐心,所以有一天聰明的中國人一定能為自己做出選擇,而且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電影「活著」在藝術成就上也是非常精采,不僅在大型場景如戰爭或批鬥大會中的場面調度,更有著非常臨場感體驗,也同時將夜間場景、每一場的皮影戲演出及時代氛圍緊扣住主角的居家空間,而展現每一段大時代底下的無力感。但是時隔十多年後重看這部電影,仍然非常激賞幾位主角精湛、深入卻不譁眾取寵的表演,極為完整的角色性格、極為內斂自制的敘事,都在中文為主的電影作品中,達到一個非凡的高度。拜託,我不是在講口條、口音或咬字,我正在描述的是一種入木三分的真實,那是一種即使演員不在農村出生長大,卻在電影景框中,看起來比農家人更農家的寫實的刻畫能力。

 

arrow
arrow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