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星級美好人生:一個人的旅行

 

1954年由已故瑞典女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主演的義大利電影「義大利之旅」(Viaggio in Italia)描述一對英國夫婦前往南義大利處理財產繼承,電影中看見的義大利像是個寫實的電影布景,然後英格麗褒曼透過與死亡有關的物件展示、考古挖掘,並且從頻繁受阻的夫妻溝通之中,最後仍然找到對於愛情婚姻的渴求。2014年的義大利電影「5星級的美好人生」(Viaggio Sola)則是描述義大利之外的另類旅行,透過義大利女星瑪格麗塔貝 (Margherita Buy)光鮮亮麗又專業獨立工作歷程,對照她的親友們穩定平凡的家庭生活後,呈現出當代女性起手無回的人生抉擇。

擔任神秘客評鑑全世界的頂尖豪華飯店、評鑑的起點從飯店入口開始,大廳、接待櫃台到房間、從飯店的硬體設備、餐點設計以及人員服務、甚至是房間內物品的氣味及客房服務的餐食溫度,幾乎每項細節都被列入飯店整體考評中;電影中的瑪格麗塔貝帶著觀眾過盡千帆,感受法國飯奢華莊嚴的服務、瑞士飯店的絕美山景的體驗、兩間義大利飯店穩健中帶著閒適的氛圍或是柏林飯店的現代化設施;最有異國情調的飯店應該就屬摩洛哥了,濃厚的北非風情搭配傳統舞蹈,但是那段失敗的邂逅應該讓很多觀眾跟我一樣錯愕又緊張,畢竟整部電影都演到一半了,瑪格麗塔貝到底能不能在故事結束時,愛情、事業兩得意呢?

Viaggio Sola Movie Review

最讓我愛不釋手之處,包括電影中精采絕倫、細緻又流暢的置入性行銷,許多極致高階消費體驗展示,沒有突兀的商標或是不尋常的刻意聚焦,加上這部電影的配樂華麗絢爛的同時又生氣勃勃,把劇情中角色的行動強化成具有重要意義的劇情基石,不知道這樣的當代義大利經驗可以為亞洲商業行銷提供怎樣的靈感,因為電影裡的飯店場景真的讓我對高階消費的旅宿體驗躍躍欲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義大利影壇戰功彪炳的影后級人物瑪格麗塔貝,普遍義大利媒體的觀點與我對她的認知大異其趣,因為我眼中的瑪格麗塔貝內斂拘謹又冷靜、擅長細微優雅的肢體動作,在對話不停誤會中創造笑點,通常她都是小心翼翼地為自己的行為收拾殘局。我覺得美國女星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有異曲同工之妙。

電影中彷彿被困在義大利的配角們,像是正在經歷人生猛爆意外的前男友史帝芬諾阿科希(Stefano Accorsi),他努力爭取獨立新女性艾莉西亞巴列拉(Alessia Barela)的接納,但同時也一邊回顧及探索自己與瑪格麗塔貝的關係;與主角關係緊密的妹妹法布莉姬雅薩琪(Fabrizia Sacchi)已婚,她和音樂家老公生育兩個女兒組成核心家庭也在正在經歷中年危機;於是瑪格麗塔貝的自由奔放的職業與生活經歷遂演變成大家的眾矢之的。自由自在的那一頭,還有沒有誰跟女主角站在同一陣線呢?旅途中遇到作風前衛大膽的英國人類學家蕾絲莉蔓薇爾(Lesley Manville)應該就是劇情中最佳的平衡機制吧。想想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機會成本,而主角在結局時選擇大方、自在地擁抱人生,也算是為整個故事寫下圓滿的句點。

A Five Star Life (2013) - IMDb

電影「5星級的美好人生」不僅從當代視角切入敘事,不經意地繼承了戰後那代義大利影人,風靡全世界的人文關懷精神,因為在電影一段無關緊要的劇情中,瑪格麗塔貝為一對迷失在飯店設施,驚惶失措的年輕情侶挺身而出,她認為在這個精緻、嚴謹又分工嚴明的場域,必須不論顧客的背景、財力或入住的原因,飯店服務都應該提供清楚的引導、高水準的設施及賓至如歸的體驗,這種平等博愛的敬業清神,一股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的既視感,突然就這樣躍然眼前。與英格麗褒曼在電影「義大利之旅」一樣肩負觀眾殷殷期盼,在故事推進中持續展現過人魅力的瑪格麗塔貝,用當代全新觀點展現職業女性的新面貌。很可惜在上映時錯過大螢幕欣賞的機會,看得出來電影中安排的諸多細節,都是為了展現的絕佳的風景而規劃的景框設計。而義大利導演瑪麗亞索雷托尼亞齊(Maria Sole Tognazzi)的執導風格很乾淨、簡約,對白很適切,也不會增加無謂場景讓故事拖泥帶水。這時候,我和義大利的影評的看法又不一樣了,因為義大利人覺得身兼編導的她讓台詞過於咬文嚼字,難以詮釋。我覺得義大利話連在口語使用的文法變化也很咬文嚼字啊,我說的就是「條件句」(Il condizionale)和「虛擬句」(Il congiuntivo )呀,沒有(義文)字幕要怎麼看電影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cranberries 的頭像
    icranberries

    酒釀蜂蜜:火爆、刺激、深刻的評價大全。

    icranberri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