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第六感追緝令」(Basic Instinct)的結局讓人如釋重負,畢竟外型冷豔、性感,但是性格狡猾的美國女星莎朗史東(Sharon Stone),本來就不應該成為任何人家中的賢妻良母;她不僅經常逍遙法外,甚至可能在觀眾的眾目睽睽下,再犯一起殘忍的兇殺案。即使另一部美國電影「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中的主角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美麗又瘋狂,可是她的執著比較像一把利劍,刺向她想愛而愛不到的男人;但是莎朗史東不一樣,當她開口說她愛上誰的時候,所有人都會信以為真,我的意思是,我也知道葛倫克蘿絲的瘋狂多麼可怕,但是莎朗史東如果開口說愛我、愛你或愛妳,我們都會以為她是真心愛我們,而以為自己被愛的我們將從此陷入危機。
看著電影「第六感追緝令」,我的大腦變成一部電影調理機,把美國電影「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迷魂記」(Vertigo)、「驚魂記」(Psycho) ,法國電影「陽光普照」(Plein Soleil)以及「致命的吸引力」有關的記憶通通攪拌在一起,當電影來到第二個小時,兩位主角每每更進階的接觸時,窺視的快感變成一場場無法醒來的噩夢,隨著所有重要人物越來越糾纏不清,而且至死方休,故事層層推進而且千迴百轉,觀眾恐懼的同時卻又無法預料結局,尤其是莎朗史東的殺戮行為,竟然存在著完整的成長曲線,散落在不同人物對她個人的觀察側寫,或是切成碎片散落在不起眼的情節當中;儒雅的男主角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美化失意警察的雄性衝動,但是他曾努力揭穿真相的勇氣,還是值得觀眾的敬意。
同為警察單位,身處不同部門的心理專家珍妮翠柏虹(Jeanne Tripplehorn),與警探麥克道格拉斯的關係有實無名,男方歷經喪偶、工作低潮,媒體壓力及職場上衝突,顯得剛愎自負又暴躁易怒,反之女方一直很有風度,在兩人分手後始終不離不棄。另一方面,莎朗史東的密友幾乎都有犯罪前科,包括飛車追殺麥克道格拉斯的女友萊拉妮莎莉(Leilani Sarelle)也是如此;而電影來不及解釋莎朗史東為何總在刑案調查中輕騎過關。經歷雙親看似意外身亡,拳擊明星前男友的英年早逝,年輕的莎朗史東因此繼承豐盛的遺產,從此身價不凡。加上她是犯罪小說作家,所以麥克道格拉斯是否因為執法過當登上媒體版面時,早就成為掠食者莎朗史東獵殺標的?最慘烈的還是珍妮翠柏虹,多年前的萍水相逢竟然引發致命殺機...
配樂強勢地襯托劇情走向及角色情緒,有如二戰後的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不知道來自荷蘭的導演保羅范赫文(Paul Verhoeven)有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但是電影「第六感追緝令」中時而出現的惡劣天氣、驚滔駭浪的自然場景,或是蒙昧的深夜時分,有如早期電影慣用技巧,用於暗示接下來的劇情即將出現危機;又即便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仍然以刺激瘋狂的飛車追逐,或是緝凶偵查等方式推進劇情。電影中每段性愛場景也都有不可撼動的重責大任,像公路上導航的路標一樣,為觀眾隨時指出更多線索,更不讓觀眾的注意力有喘息的時間。千萬記得莎朗史東的角色,總是透過性愛關係打破她與其他人的界限,而當她卸下男主角與觀眾心防時,往地獄的大門隨之開啟,連觀眾都有可能被她用冰錐戳死在任何一張床上。
我認為美國搖滾樂團邦喬飛樂團(Bon Jovi)的著名歌曲「Runaway」,可以為莎朗史東的角色做出很精采的註解,歌詞中的描述一位少女嚮往外面的世界,渴望在都市叢林間展開冒險,於是在霓虹夜色下,翹家少女在險惡的世道中,反而越來越如魚得水。我不敢想像我自己竟然對電影「第六感追緝令」熱情程度等同於我對義大利電影「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zzo)、法國電影「去年在馬倫巴」(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還有美國電影「史崔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及「20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的愛一樣多,我會愛得這麼狂熱這麼深,一部分是因為劇本內容實在太精彩,不僅劇情環環相扣而且張力十足,而且對於險惡人性的刻劃太過深刻,而任何言語都已經無法形容;另一部分即使罪大惡極如莎朗史東,或是嗔癡慢疑如麥克道格拉斯,這部電影仍然堅守著警世的立場,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危險可能離我們很近,而糖衣毒藥也很難抗拒,我們根本不該對這種事情冒險,不該相信自己能比任何罪犯更聰明!